作者: 来源:人文学院 时间:2024-07-02 阅读次数:次
“你说,你讨厌讲述国界。我能够想象/说这句话时,一张古老的地图/正在把自己卷起来,变成一只单筒望远镜/只用于眺望遥远的星河,一颗迷茫燃烧的星体/诗也一样……”
6月22日下午,在富阳区融媒体中心综艺演播厅,“呼吸练习——蒋立波新书分享会”在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佳丽的诗朗诵中开场。
诗人蒋立波,笔名陈家农,中国作协会员,现为《富阳日报》副刊编辑,著有诗集《折叠的月亮》《迷雾与索引》《听力测试》等,曾获柔刚诗歌奖、扬子江诗学奖等奖项。今年4月,他的新诗集《呼吸练习》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,收录近两三年间他创作的145首诗歌。
为什么书名是《呼吸练习》?“诗歌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肺。”蒋立波直言,一首诗也要能够维持正常呼吸,每一个字词、每一个句子、每一种意象之间,都要互相维持一种和谐关系,好像在大口呼吸,诗人写一首诗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呼吸练习。他认为,呼吸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有时我们会面对很多困境,呼吸也需要不断练习。
相较于前几本诗集,他认为自己在诗歌技艺、主题、风格和观察角度上都有一些变化,特别是观察角度,从原先的俯视、仰视到现在的平视。同时,他尝试用一种接近谈话、交谈的方式去写,适当减弱修辞强度、词语和意象的密度,与一个虚拟的自己对话。
在对谈环节,6位嘉宾探析了蒋立波的诗歌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。
浙江省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、杭州市作协副主席孙昌建说,是富春江的文脉滋养了诗人,“蒋立波的诗歌是在富阳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。”
诗人、《江南诗》杂志编辑部主任江离认为,蒋立波一直在向前发展,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标志性的文本风格,尤其是他对现实非常关注,具有批判锋芒,并且将批判锋芒和艺术性结合,达成一种平衡。
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、温州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永谊说,蒋立波试图回归语言“博物志”的书写,《呼吸练习》中收录的诗名有很多包含“纪事”“语录”“指南”“研究”等后缀,这些诗歌作品实际上都在讨论诗人和诗歌,这也是蒋立波重新建构生活经验的诗学。
诗人、英美现代诗歌翻译与研究者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倪志娟认为,蒋立波的诗歌具有后现代艺术装置特征。他的诗歌写作越来越松弛,早期的写作偏向思考、思辨,偏向独白性质和批判性质,而如今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日常经验。
诗人、批评家、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濮波刚刚完成约3万字的蒋立波小传。他指出,蒋立波的诗歌经历了三个阶段,从20世纪90年代的“先锋诗歌时代”,到后来的“白银时代”,再到2014年获得柔刚诗歌奖后的“后现代时代”,他的诗歌有广阔的美学,具有强烈的穿透力,通过视角转换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诗人、评论家、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、《作文新天地》杂志主编涂国文认为,蒋立波“呼吸诗学”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诗歌动力学的“双引擎”(政治学与诗学)、重建与复兴修辞的尊严(修辞诗学)、语言的“铁匠”与“酷吏”(精微诗学)、排闼而密集的意象(意象诗学),独创了集难度、高度、广度与深度于一体的个人化诗歌书写范式。
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蒋立波能守住内心的净土,保持对诗的热爱,写出一篇篇华美诗章,赢得诗坛普遍认可,实属不易,令人敬仰。”富阳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夏叶锋在致辞时表示,融媒体中心尽管是新闻单位,但也是一片文学港湾。上世纪70年代,这里走出了知名作家李杭育。现在,陆勇强、蒋金乐、蒋立波等一批在融媒体中心工作或工作过的本土作家、诗人仍活跃于富阳文坛,他们用作品讴歌精彩人生。接下来,融媒体中心将继续保持这份相对宽松、包容、温馨的创作环境,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学创作,进一步擦亮媒体文化品牌。
分享会上还举行受聘仪式,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、温州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永谊向蒋立波颁发“温州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特邀作家”聘任证书。
扫描二维码
关注人文学院微信公众号
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亚博电竞官方网址的版权所有 © 2017 亚博88体育的技术支持: